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幻小说网 www.bookxh.com,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吃水稻的看不起吃小麦的,而吃羊肉的则两者都看不起,如此云云。

    同一个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往往相处的很融洽,这叫乡谊;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一起,则矛盾丛生。

    不过有趣的是,当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中国人流落到海外时,吃辣椒的遇到不吃辣椒的却是越看越顺眼,吃水稻的、吃小麦的、吃羊肉的也放下干戈。

    这便是儒学提倡的一种精神——兄弟睨于墙而御辱于外!

    但遗憾的是,并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谨记先哲们的教诲。就拿明末的两场战争来说吧,无论是壬辰战争还是萨尔浒之战,明朝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的弊病就暴露无遗,南兵瞧不起北兵,北兵更是鄙夷南兵,双方的将领更是势同水火,为了抢夺粮饷、军功甚至数次大打出手,军队哗变!

    总之,国情就是如此,只要不出大的岔子,秉政者都不大乐意积极作为,顶多活活稀泥,搞搞绥靖而已,因为只要不是出大的差池,秉政者若是积极作为,那么所付出的要比所获得的要多得多!

    中央朝廷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补贴给出了大茬子的地方,只需某地的小摩擦,小龌龊,就让某地的地方官自己耗去吧。

    基于这种国情,老成持重的官僚们都将“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以德化民”作为国策,以柔性的政策,替代刚性的政策。

    实际上这种政治哲学的确是有好处的,事实表明,只要秉政者不乱作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总能想方设法过上好日子,怕就怕爱来事儿的秉政者,譬如闲得蛋疼,鼓噪皇帝御驾亲征的太监王振,结果是土木堡惨败,大明朝自太祖太宗朝积攒下来的家底儿一扫而空,若非是于谦大爷横空出世,大明朝早在明英宗那会儿就已经夭折了。

    皇帝抬眸见老家伙们都聪明的闭上嘴巴,这不由得令皇帝又气又恼,既然连你们这些股肱大臣自己心里都没个谱,为什么还跟着东林党人瞎闹腾呢?

    其实仔细一想,皇帝也不难揣测出阁老们的难处,自打明朝内阁出了个张居正后,明朝内阁的权柄便被大大削弱,原本由内阁侵占六部的职权统统归还内阁,而终万历一朝,皇帝都对内阁首辅心怀戒心,不再向历任先皇那样信任首辅,将大权都赋予首辅一人,相反的,聪明的万历皇帝为了防之自己的子孙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辙,出现一个张居正第二,便在大明朝玩起了“党争”,何为党争呢?

    就是文官集团被分而治之,原本团结的文官集团被按照地域、出身分化成数个十数个大大小小的政治山头,如此以来,威胁皇权的文官集团的力量在无形之中就给无限削弱了,如此以来,即便皇帝不勤政,不管事,已经被削弱了职权,已经现如内斗之中的文官集团也不可能威胁到皇权,如此以来,万历皇帝便可以高枕无忧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万历皇帝是聪明的,可遗憾的是,终其一生,他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党

    争造成的影响是极具破坏性的,这几乎将明代所有行之有效的制度破坏殆尽,党争造成的恶果就是——党同伐异,无限内耗。

    即便是朝廷倾覆,地球毁灭,大家一块儿玩完,可只要政敌死在自己前头,那一切便都好商量。为了自己小山头的利益,即便牺牲国家的利益也无可厚非,如此云云。

    而具体执行党争任务,就是六部给事中以及各道御史。怎么党同伐异呢?如何才算是在党争中获胜了呢?

    无非就是将敌人搞得少少的,将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换句话说就是将政敌们全部罢免,乃至投入大牢,乃至流放,乃至砍头。而空缺出来的位子,空缺出来的权力,则有自己山头里的心腹一一充实之。

    那么既然明确了这个目标,如何执行呢?

    这便需要言官们来发光发热了,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后期以来,言官制度日渐腐朽的根源——言官越来越起不到设立他们的初衷:左右言路,以正视听,敢言直谏、规劝君王。言官们都变质了,变成了党争的排头兵,变成了野心家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因为言官有一种特权——风闻奏事。

    也就是蒲风捉影的在皇帝面前说某某臣子的坏话,皇帝一个人不可能了解全部臣工,所以只要言官们弹劾某某官,皇帝想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毕竟皇帝是孤家寡人,他除了自己,谁也信不过,便当即停职,然后或让刑部或让大理寺或让都察院调查被弹劾的某官,或者直接让锦衣卫或东厂的特务们开干!

    原本这种制度是很好的政治纠错制度,但是后来言官们的权力膨胀,加上有心人的利用,便导致了朝野上下弹劾成风,扯皮成风,内阁里每天要运进来四五车的折子,其中有三四车都是弹劾别人的折子,真正专心实务的奏疏便都被埋没了,因为阁臣们都去处理弹劾某官的事务去了,这些干实务的奏疏自然就没有精力再为处理。

    这就是明末的政治生态:

    党争白热化、言官集团势力膨胀、内阁徒有其表。

    这三个因素综合在一块,就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梦魇,名曰“下克上”,意思就是下级官僚比上级官僚的能耐还大,上级官僚如何作为,需要看下级官僚的脸色。

    假如内阁群臣不跟朝野中的“多数党”保持好关系,那么弹劾这位阁老或者这群阁老的折子就会满天飞,各种政治讹诈,各种政治诽谤横行其道。

    阁老们大都会选择避其锋芒,因为只有配合朝野中的“多数党”,做“多数党”的应声虫才最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

    能够成为阁老的,除了极个别有特殊机遇的或者极个别天赋异禀的,大都是七老八十,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这种老人一般都没了年轻时的干劲儿,冲劲儿,人生态度转变为得过且过,毕竟他们犯不着在花甲古稀之年,再为朝廷拼命了。

    只要熬个一两年,他们的年纪就可以致仕退休,混个阁老或者更高的荣誉荣归故里,接受乡亲们的羡慕嫉妒恨了。

    中国人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让人瞧得起自己,让人尊重自己吗?

    让谁尊重自己,自己心里会最爽?最舒服?

    当然是自己的家乡人,自己的熟人,最好还是曾经瞧不起自己的那批人......

    皇帝想通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内阁诸臣为什么会对东林党人们的弹劾随声附和,也就不难理解现在这会儿内阁诸臣为什么又一个个都变的哑口无言了。

    他们都是害怕假如自己不符合东林党人的弹劾意见,自己等人回头就会被东林党给弹劾下台。这帮人如此拙于谋国精于谋身,令皇帝大为不满!

    可是他又能如何?

    他爷他爹给他留下来的就是这副烂摊子!

    江河日下的大明!

    病入膏肓的大明!

    无药可救的大明!

    现在满朝文武不是东林党,就是亲东林党的,其余党派人员虽然也不少,但所在的岗位大都无甚实权,跟东林党“众正盈朝”的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倒不是说东林党有什么不好,而是东林党跟皇帝的新政背道而驰,走不到一块儿去!

    东林党相比于其余党派譬如齐党、昆党、宣党、浙党而言还是具备进步性的,整体上的官僚素质也高于那些党派,因为东林党自诩清流,自诩正人君子,所以进入东林党的门槛无疑要比其余党派都高上许多。

    但是无论是何党何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现如今的粉墨登场都是建立在同一个政治基础上——倒张!

    也即反对万历新政,反对张居正的改革。

    无论是东林党还是其余各党,其实都是保守派,都是反对改革者。

    而皇帝却是坚定的不能再坚定的改革派!

    因为只有改革才能救大明。

    “朕不管你们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只要你们反对改革,朕就不会对你们心慈手软,即便朕这个皇位是你们给扶持上来的。别怪朕心狠手辣啊,要怪就怪自己不合时宜吧。”皇帝自付了半晌后,站起身来道:“虽然朕对任命袁应泰仍心存顾虑,但奈何群臣物议沸腾。朕不做废群策而雄独智的独*夫,既然朝中半数中正勤恳的大臣都主张罢免熊廷弼,那就让熊廷弼从辽东撤回来吧,至于袁应泰?朕觉着他一个人还远远不具备支撑辽东的才干与威望,就有诸位阁老商议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顶替他巡抚的位子,用来辅佐袁应泰吧。”

    闻言,沈飗、韩爌、朱国祚等阁臣大喜过望,连忙将各种溢美之词,连珠炮般奉至皇帝面前,似乎一瞬间,皇帝的英明神武程度已经盖过了尧舜禹。

    只有方从哲跟叶向高对视一眼,忧心忡忡。

    他俩太了解今上了,从今上即位以来重重强势的作为观之,今上绝非是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肯轻易屈服朝野非议的君主!

    向来强势,极有主见的皇帝陛下,为何忽然同朝野上下的这股歪风邪气妥协了呢?

    方从哲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至于叶向高?

    他早已深陷另一个与之类似的阴谋之中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