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幻小说网 www.bookxh.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陡然换了水土,妻对老家的饮食很不习惯。除了一日三餐都是米饭外,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家的菜有三大怪:第一,碗碗菜都是肉,猪肉、鸡肉、鱼肉、牛肉、羊肉,基本没有纯素菜,看着就反胃。她不止一次私下底问我,你们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喜欢吃肉?第二,喜欢吃热菜,不像陕西有凉菜,老家只吃热菜,而且喜欢用火炉或者酒精炉炖菜,将肉和菜炖得入口即化的地步,烫得人嘴皮都破了。第三,炒菜只用两种作料,油和盐,没有其它的调料。而且,因为油是自己种的菜籽油或者茶籽油,炒菜时放入量太多,吃起来很是油腻。

    对于妻所谓的“三怪”我只能解释为风俗。老家人过年喜欢吃肉,这是因为曾经相当长时间的贫穷与饥饿造成的恐惧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家人民。老家地处大别山,是全国贫困县,没有矿产和资源,没有工业支撑,也没有交通地理优势,只能靠山靠地吃饭,饥饿和贫穷曾长时间困扰着老家人。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好转,大批年轻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谋业,才逐步地摆脱贫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转起来。虽然口袋鼓了、生活富了,砖瓦房换成了楼房,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小轿车,黑白电视换成了液晶电视,用上了洗衣机、空调、太阳能等电器,但是过年吃肉的习俗依旧没有改变,只不过的肉的品种由单纯的猪肉扩展到其他市场上能见到的各种肉类。

    除了饮食,妻还不习惯老家的烤火方式。湖北的冬天和陕西一样寒冷,湖北人和陕西人的冬天都难熬。所不同的是,陕西冬天城市里暖气,农村里有热炕,而湖北冬天城市只能靠空调,农村只能靠烤火御寒。就如同暖气的舒适度远非空调所能媲美,热炕的幸福感也是烤火者所无法体会的,而也仅仅因为这一点,让一直对北方有偏见的我觉得北方好过南方,至少冬天,北方人过得比南方人滋润。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其中大部分山麓位于湖北境内,而老家就处于大别山南麓。老家与河南省的新县一河之隔,新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老家腊月二十四,对河的二十三晚上就放起了鞭炮,儿时的我总会踮着脚看对河亮着灯的厨房,贪婪地嗅着飘过来的肉香,猜想他们在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老家就坐落在山坳里,大山阻隔,手机信号都时有时无。记得妻第一次到我家,惊讶地看着前后左右的山群,感叹说,你们这里开门见山啊!我说,就是的,我们这里的人从不转弯抹角,说话、做事、为人都是直来直去,毫不掩饰真性情,绝不虚情假意。

    山区的好处是,空气清新,夏天气候凉爽,这诚然不假。但是,冬天却不敢恭维。山里气温低,冬天更显阴冷,因为没有暖气,用电取暖在农村毕竟有些奢侈,所以很多家庭选择炭火。烧上一盆旺旺的炭火,关严门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或者聊天、打牌、斗地主,其乐融融。只不过,这种暖和却潜伏着危险,我差一点就被这种旺盛的炭火夺去了生命!

    据爸妈讲,我出生在严冬的寅时,那时天下大雪,气温异常低,我的呱呱坠地,喜坏了全家人。因害怕我冻坏了,奶奶在产房烧了一大盆炭火,用厚厚的棉袄将我包裹住,还将窗户和房门关死。结果,可怜的我来不及睁眼看看,就不明所以地开始发高烧、口吐白沫,接着面色潮红,浑身大汗,最后乃至昏迷不醒、阵发性痉挛,这可吓坏了奶奶,她以为是受风寒,又用被子将我裹得严严实实,眼见我呼吸减弱,才想起情况不对,爸才疯跑去找医生,但医生听爸口述我的症状后,认为我无药可治,拒绝前去就诊。就在我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千钧之际,不知是谁想到了我后来才知道的一氧化碳中毒。在那种医学知识落后的年代,究竟是谁先想到罪魁祸首是炭火,爸妈意见不一致,爸说他在返回的路上突发灵感想到的,而妈则说是当医生的大伯首先想到的,是谁救我小命我不想知道,只是知道,后来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对流进来,我马上就转危为安,发出正常的啼哭。

    妈说,我的命是捡来的。妻听了这个故事,说,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我自问,我是大难没死,但是后福在哪里呢?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惊险,但是,炭火并不能真正抵挡住寒气。家里的楼房很高,吊顶后每层都是在三米以上,空间大导致空气对流快,所以,烤炭火只能暂时地驱散身体前方的寒冷,背后的冷气却是沿着衣服缝钻进来,有如切肤之痛。因而,烤炭火的结果就是,越烤越冷。几天下来,妻已是浑身上火,先是感冒,接着脸上的皮肤红肿,最后连声音都发不出来,可谓遭罪不浅。

    妻觉得许多地方不习惯当属情理之中,毕竟南北差异大,风俗习惯不同。但是,连在老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也发现老家一些怪异之处。

    老家变了,变得不像农村了。我发现家里过年储备的菜食,不仅肉类食品是买的,居然连蛋类、蔬菜乃至大米都是买的,家里吃的大米是超市里常见到的精致米。当妈买来紫菜、葱、蒜这些常见蔬菜时,我忍不住问她,家里不是有菜园吗?干嘛去买呢?妈说,菜园就种了点小白菜,平时吃菜都是出去买的。农村买菜、买米,真是千古奇闻!震惊之余,我不由得释然了,土地已经养不富人了,但凡有点志向的人都出外打工挣钱,田地不种,用来盖楼房,沿路的楼房几年前都是良田。老家人的算盘打得精,当一名务工人员远远比当一名农民创造的效益大。他们知道,在外打工挣的钱可以买各种想吃的食物,而且不用那么辛苦。只不过,在感叹国家的大好政策的同时,我也在担忧,如果全国所有的农民都想老家人一样,不种田地外出务工,那么,以后谁来养活十三亿中国人呢?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中国人来说,土地就是根,是魂,连根和魂都丢掉了,还何以立足呢?

    老家变了,变得浮躁了。按风俗,春节期间要拜年,到亲朋好友家里走一走,坐一坐,拉拉家常,联络一下感情,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以前拜年都要带一点小礼品,主要是吃的,像麦片、饼干之类的。但是随着收入的增长,拜年货的分量也在加重,主要以高档酒和饮品为主,那些价钱稍低的礼品已然拿不出手,不少人为了面子,打肿年充胖子,专门挑选那些包装豪华的礼品以显示自己在过去的一年过得不错。路上拜年的都是大包小包,将礼品你送过来,我送过去,去拜年将礼物丢下就走,拜年已经演化成一种差事。再则,吃年饭都要放鞭炮,适当放一些可以增添喜庆气氛。但是,在老家放鞭炮有些过犹不及了,首先是攀比之风盛行,相互暗中较劲,都想自家放的鞭炮声势压过别人,自家放鞭炮的时间最早,声音最响最壮观,燃放时间最长,大年三十,从凌晨1点就有人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晚上1点,我家厕所的感应灯一晚上亮着,楼顶铺了厚厚一层碎屑!邻里之间谈论的焦点是自家燃放了多少钱的鞭炮,花钱多的洋洋自得,花钱少的后悔不已,发誓来年一定要多放几桶响天雷!

    是的,老家变了,老家的年味也变了!那些我记忆里残存的年味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遗失了年味,喜耶,忧耶?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