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幻小说网 www.bookxh.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郑师笑了“南方人初吃生蒜,肯定不习惯,多吃几次就会爱上它。我现在是离不开它了!”只见他咬一口剥好皮的蒜瓣,就上几口面条,吃得津津有味。厨师送来一盘自制的腌豇豆,估计腌制时间久远,豇豆颜色发黑,隐隐散发着一股腐臭味。郑师夹一根放到我碗里让我品尝,我轻咬一点,又咸又辣又酸。虽然难以下咽,但条件有限,只有这些食物能果腹。饥肠辘辘之下,我闭着眼睛,鼓起很大勇气,像其它人一样嚼几口生蒜吃上几口热面,咬几口腌豇豆吃上几口热面,不知不觉间居然将一碗面条囫囵吞下肚。

    事实证明郑师说的对,面条是经饿的。在寒风中忙碌一晚上,我肚子依然饱饱的,身上有的是劲。因为油井集中在陕甘宁,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钻井队由西北人组成,自然食物还是面条为主。到这些井队测井就得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吃面条,就这样,我慢慢地像老陕人用大海碗蹲在地上大口吃面了。也许是条件限制,在那个偏僻贫穷的西北小县城,见不着米饭也就断了欲望,一门心思与面条培养感情。吃了一年,谈不上喜欢,但也不排斥,算是有点进步了。只要上井,我会带上几个蒜瓣,哪怕上井回来吃砂锅米线,也得吃上几个。

    后来从一线回到西安,在职工食堂建成之前,我在外面的餐馆吃了近一年的“百家饭”主角依然是面食。陕西人对面食的痴爱程度,可以说无省能敌。大街小巷,走到哪里都有面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关中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几千年,以种植小麦为主。有人说,到了关中就到了面条的世界,一天三顿吃面条,保证样样不重复,眼观鼻闻都是面条的灿烂与馨香。陕西的面条门道众、花样多、种类繁:臊子面、箸头面、酸汤面、浆水面、裤带面、蘸水面、棍棍面、罐罐面、龙须面、鸡汤面、菠菜面、刀削面、羊肉面、油泼面、杂酱面、炒拉条、烩面、扯面、麻食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比如biang-biang面,字很难写,在现代汉语词典乃至康熙字典也查询不到这个字,专门有几句顺口溜记录这个字的写法: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刀钩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陕西面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远非我一个门外汉所能读懂、吃遍。在面食王国里熏陶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吃了不少种类的特色面条,虽然只是尝到了冰山一角,但多少也沾染了点吃面的习惯。况且,米饭炒菜费时,面条则能节省很多时间,在饿了的时候喋一碗面条,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两年时间和二十多年光阴相比毕竟太短,环境只能部分地改变习惯,但本性难易。天生喜欢吃米饭的我,面对面条和米饭的抉择,哪怕是精致面和粗质米,心中的天平毫不犹豫地偏向了米饭。我想,这一生可能无福真正融入面条的王国。

    不过,自从吃了岐山臊子面,我发现,我居然渐渐对其产生了好感,长时间了不吃,居然怀念起来。第一次吃岐山臊子面是在妻家,那是我第一次到丈母娘家“面试”岳母给做的午饭就是久负盛名的臊子面。岳母说,到咱岐山来,就要吃臊子面。面条端上来,我就被面条的口感和色香征服了,尤其是诱人的“五色”拌菜,光看颜色、配料就知道狠下了一番功夫。

    我边吃面,岳母便给我讲解岐山臊子面的历史。

    有人总结,世界面条故乡在中国,中国面条故乡在陕西,陕西面条故乡在西府,岐山臊子面绝对是西府名吃中的招牌。臊子面品种多,陕西关中平原和甘肃陇东都有,光汉中就有数十种,但以岐山臊子面最负盛名,据说连慈禧太后吃了都赞不绝口。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公故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诗经中记载“周原朊朊,堇茶如饴”意思是“周原”这个地方的土地肥美,长出的苦菜味道也像糖一样。诗经所言的“周原”就是指现在的宝鸡岐山与扶风。岐山臊子面据文字记载源于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最早始于周代,清代已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而闻名遐迩。在关中地区,臊子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有对联为证:喝几杯西凤酒来此小坐,吃两碗臊子面不虚此行。特别强调,这里的臊子面指的是岐山臊子面。

    岳母还告诉我,岐山臊子面做工考究,堪称一绝。面条是用上等的小麦压制的精致面粉,白得像雪,细得如粉,手擀成薄皮,用大刀切细,面条煮出来半透明状,又劲道又光滑,吃起来才喷香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薄、筋、光”这臊子肉原料是廋精肉,七分瘦三分肥,切成薄薄的小碎片,然后用温火慢烂,等肉烂到八九成时再下花椒、桂皮、生姜、八角等佐料,再加些自酿陈醋,这样一锅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此外,底菜和漂菜(也叫伴侣)也是颇花了一番功夫。底菜选用淡味菜,如金针、木耳、豆腐、红萝卜;漂菜选用青色菜,如蒜苖、韭菜。当一碗臊子面制作完成时,那漂菜与底菜,应当是植物的根、茎、叶、花、藻五端齐全,并呈现出红、黄、绿、黑、白五色,方才算得上地道、精致。

    我听得出神,这哪里是面条哦?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嘛。当然,我也明白,以前吃过的所谓的“臊子面”那是挂卖羊头卖狗肉。

    我吃得有味,吃臊子面吃得是口味,吃得是传统,吃的是文化。

    那一次,我连续吃了六碗臊子面。后来,在当地喜宴上我陆续尝到了这种独特的岐山臊子面。当地风俗,喜事一般招待两顿,即早饭和午飨,早饭的重头戏就是臊子面。为了吃这面条,我和妻早早起床,坐上席,等着臊子面压轴上场,服务员一碗一碗地将面条端过来,我一碗碗地吃,直到吃饱为主。

    我慢慢喜欢了岐山臊子面。自从吃了臊子面,本来就对面条不感冒的我对其它品种的面条更提不起兴趣,总觉得不如臊子面酸辣爽口,总觉得不如臊子面爽口。长时间不吃,就想得慌,想着想着就流口水。后来每次回岐山,我都要提前打电话,嘱咐妈老早就准备好臊子面。虽然肉臊子味更美,但对大肉过敏,我更喜欢吃素臊子面,这样就可以一股脑儿将面和菜吃完,不用害怕猛不丁吃到臊子肉。回到家放下行李我就开始大快朵颐,享受这人间美食。

    元旦三天,我顿顿都吃臊子面。岳母怕我猛然改变饮食,消化不好,执意要给我做米饭,我一把拦住,说“妈,就吃臊子面,我还没吃够呢!”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