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幻小说网 www.bookxh.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县石油沟油矿1号井首次实现电法测井,测量记录了井下的自然电位和地层的电阻率,并据此划分了气层的位置,这是我国现代测井事业的开端。之后,翁文波和赵仁寿在玉门油矿的十几口井中进行过电法测井。

    1947年,刘永年在玉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进行地球物理测井的作业站,1949年春,王曰才接替调离的刘永年担任地球物理测井站的站长,1949年9月25日,王曰才和工友们一起迎接玉门油矿的解放。新中国诞生后,王曰才和测井站的同志们改造组装了原来的设备,后来又接收和使用原苏联进口的测井设备,为玉门油矿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地质勘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行业,地球物理测井又是地质勘探中的新兴学科,急需能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才,便在当时的中等专业学校——北京石油地质学校设置了测井专业,培养了野外急需的地球物理测井小队的专业技术人员。1952-1953年,在北京陆续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即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及华东)的前身。1957年夏天,第一批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到1965年,共有8个年级20个班的近600名大学生从矿场地球物理专业毕业,这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地球物理测井的高等技术人才在我国地球物理测井和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此后,于1961年组建的东北石油学院(现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及后来组建的西南石油学(现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学院和江汉石油学院(现名长江大学,由原北京石油地质学校迁往湖北江陵后组建)都设置了地球物理测井专业,此外隶属于地质部的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也设立了地球物理测井专业。除1965年以前毕业的几百名大学生外,1977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以后的30多年里,这些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的专业人才,不仅充实了我国的地球物理测井专业队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走向世界,成为国外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或石油公司的从业人员。

    我国测井技术从无到有,历经数代测井人的不懈努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之中。在1993年2月24日至27日在京召开的石油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上,确定了石油科学中的十大学科,地球物理测井名列其中。

    与西方测井公司相比,单纯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的电法测井始于1939年,核测井(自然伽马)始于1952年,声波测井始于1965年,电、声、核测井的起始时间与国外相比分别晚12年、13年和13年。

    但是,从测井技术的整体实力来看,我国的的测井工业实力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国外。

    斯伦贝谢、贝壳?阿特拉斯、哈利伯顿三家公司均发展了自主的成套测井装备,以保持长久发展的继承性,使技术逐代发展提高,新方法、新仪器不断推出,成套装备日臻完善和提升。三大测井公司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化和一体化,以服务队伍规模化支持研发的高投入,以研发、制造和服务的一体化形成技术和市场的良性循环。

    三大公司每年在测井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占测井其总收入的7 %左右。高额投入吸收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他们技术的发展、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形成和高水平的作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优质的服务又保证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牢牢地控制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除此之外,后来居上的威德福公司和塔克公司只在近10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服务或销售产品,但这两家公司具有一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为公司赢得了非常好的信誉,仍然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跨国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康普乐公司近几年发展相当快,通过购买或合作,直接引进成熟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本能提供从勘探到开发全系列的油田技术服务。

    总览我国石油测井工业全局,形势则不容乐观。

    我国石油工业经过几年的重大调整,形成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足鼎立”的局面。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陆上石油集团所属各油田都有各自的测井公司,中石油还成立了专门从事国外测井招标和现场服务的中油测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也有海洋测井公司和与贝克阿特拉斯公司合作经营的合资公司。此外,各地还有极少量的个体户测井队伍。

    从收入上看,各油田测井公司由于背靠本油田,测井服务收入90 %以上来自油田内部测井市场,少部分来自油田外部市场和海外市场。

    从测井装备上看,各油田测井公司的测井装备主要有四类:成像测井系统、高精度数控测井系统、国产小数控测井系统以及生产测井系统。中海油的测井服务由于全部为引进装备,同时又拥有与贝克-阿特拉斯公司合资的公司,测井装备档次比较高;中石化测井行业技术装备经过连续3年的大规模更新改造,测井装备总体上新度系数略高于中石油。

    国内各测井公司使用的测井评价软件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使用国内或国外相同的软件系统,各单位测井解释技术水平基本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测井队伍技术装备结构不合理、测井装备超期服役、设备更新改造没有统筹考虑、测井队伍总量过剩,等等。

    从测井项目上看,裸眼井测井工作量占绝大部分,约70-80 %,射孔、生产测井和其它业务占20-30 %。国产小数控测井工作量最大,收入也最多;生产测井和射孔工作量较大,服务价格低,收入较少;成像测井和高精度数控测井工作量较少,但服务价格较高。

    总体看来,国内测井行业技术实力薄弱,服务、研发队伍高度分散,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前沿高端技术一直没有资金和精力去攻克,在三大公司高度的垄断之下,我国的测井行业处境尴尬,处处受制于人,根本没有能力与其同台竞争。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式下,我国石油测井行业该何去何从?

    不肯认输的石油测井人在思考,肩负着国有企业使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石油集团也在思考。

    五

    以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精度的成套测井装备的研究开发为目标,带动相关应用基础和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测井行业的共识。

    历史已经证明,要改变我国测井行业落后于人的现状,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彻底改变目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陈旧体制。

    改革不一定成功,但不改,只能任人鱼肉,牵着鼻子走!

    怎么改?

    重组!

    跨地区、跨企业专业化重组!

    经过多次讨论论证后,集团公司决策层从战略高度,达成一致意见。

    对集团公司内的测井行业进行重组,以形成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测井公司和新型研发机构,方能与国外测井公司相抗衡。

    于是,中国石油集团的测井行业重组之路拉开序幕。

    下面,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脉搏,一同见证这一重大意义事件的历程。

    2002年1月22日至26日,在集团公司2002年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完成物探局和西部地区测井业务专业化重组,组建中国石油集团物探和测井两个股份有限公司”至此,物探、测井专业化重组拉开了序幕。

    2002年1月30日,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存续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再次明确:要“加快推进物探、测井业务的跨地区、跨企业重组”

    2002年3月15日,集团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召开“测井专家座谈会”讨论有关测井专业化重组问题。

    2002年4月4日,集团公司体制改革办公室成立测井专业化重组调研组。

    2002年4月5日至12日,测井专业化重组调研组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的调研。

    2002年4月18日至28日,调研组进行了第二阶段调研。

    2002年5月15日至18日,调研组进行了第三阶段调研。

    2002年7月31日,集团公司成立测井专业化公司筹备领导小组。

    2002年8月31日,筹备组领导在西安曲江宾馆与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市长孙清云、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等进行了工作会谈。

    2002年9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国)名称预核内字[2002]第631号下达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新公司名称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21日,测井筹备组相关领导与集团公司部分单位一起讨论公司章程。

    2002年11月29日,公司完成登记注册工作,取得营业执照,依法成立。

    2002年12月6日,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隆重仪式,宣告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2年12月14日,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筹备组结束北京地区的工作,搬迁至西安。

    于是,背负着无数人的祈祷与祝愿,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中国石油测井公司这艘崭新的战舰开始开足马力,破浪前行,开始了它神圣而艰巨的征程!

    这条路上,有数不清的风雨相伴,也有温暖的阳光作陪,更诱人的是,前方宽阔的海岸线在等着它抵达彼岸!

    “担当起发展中国石油测井的历史重任”这是时代赋予年轻却充满希望的中油测井的圣神使命。

    怀揣着沉甸甸的责任,蓄势待发的中油测井开始集中精力打一场“发展”为主题的攻坚战。

    这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坚战一打就是十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