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玄幻小说网 www.bookxh.com,cfwriting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肩,三天出来工作一次。因为是靠出卖力气吃饭,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为了抢到生意“滑竿”师傅很是执着,盯着老弱胖人锲而不舍地跟在身后寻找机会。抬一次八十元,有的还向游客索要小费,游山玩水的人大多不缺这点小钱,所以“滑竿”们生意还不错。

    沿路的山道里,扑鼻的是药酒味和茶叶香。峨眉山上常年气候湿润阴潮,不少山民关节肿大,后来药王孙思邈云游至此,为解山民肌肤之痛楚,在峨眉山上钻研八年搜集药材终于寻得配方,也就是如今当地老百姓家家必备的用来御寒保暖、防御肩肘炎、风湿关节炎的锁阳药酒。除了药材,峨眉山的茶叶也是名冠四方,有古文赞曰:“峨山多药草,茶尤号,异于天下”下了长长的石阶,小腿早已胀痛不已,我们在一老乡家稍作休息,主人非常客气地招呼大家,很快泡几壶滚烫的茶水给游客解渴,茶名奇特:竹叶青、青山绿水、碧潭飘雪、白毫银针,就让人兴致盎然。尤其是“竹叶青”茶最为出名,据说该茶由万年寺觉空和尚创造,陈毅副总理取名,国际上拿过不少大奖。我还听到一则趣闻,峨眉山境内的茶农习惯把清明前采制的“竹叶青”茶叫做“姑娘茶”把清明后的叫做“媳妇茶”遇到外乡游客便会问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您是要泡姑娘还是泡媳妇?”

    热情的老乡介绍茶叶的功效:清热解毒、降火消炎。还拿出药酒让我们口服或者外敷,说是可以止痛消乏。我依言将药酒涂擦到膝盖和小腿处,用手心摩擦至发热,只觉得一股沁凉透入肌肤,说不出的舒畅。不过,天下无免费的午餐,享受茶酒之后,老乡就开始露出根本的动机——推销药材和茶叶。峨眉山的药材久负盛名,峨参、雪胆、天麻、灰兜巴、虫草、灵芝等名贵药材举不胜举,难怪当年药王孙思邈会钟情此地。在主人不厌其烦地推销下,不买就显得太不尽人情了,我买了半斤峨参,二两雪胆,听介绍峨参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心累心跳,还能养颜美容;雪胆则能治牙痛、胃病、鼻出血、小儿高烧。当然,这些功效只能亲自试用后再能知道是否属实。下山的小径两旁到处是卖这些药材的山民,不过价格随着山势的降低而飞流直下,山下的价格竟然是是山上的四分之一!因为一样的外形无法判别真伪,只能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到了峨眉山,自然不能不去看看峨眉山的猴子。

    途径白龙洞,据说这是白蛇修行的地方,在白蛇还没成仙前,许仙来此采药救了她,后来许仙被法海所害,白蛇也是到峨眉山采灵芝解救。因为白龙洞正在维修,暂不对外开放,只是听到了这么个传说。进入清音阁,两条清澈的溪流印入眼帘,飞奔而出的溪水撞击大石,清脆的碰撞声如玉帛迸裂,飞溅的浪花激起阵阵薄雾。穿越一线天,如同在夹缝中穿行,两岸是险如刀削的青山对峙,中间一条水泥山道,随着溪流峰回路转、蜿蜒延伸,部分路段山泉满溢而出滴漏在石阶上,风吹日晒便生出了绿色、粘滑的青苔,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沿途两岸瀑布轰鸣,怪石峥嵘,给人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与震撼。再沿黑龙江上行两公里就进入猴区,导游说峨眉山的猴子都成了精,身手矫捷灵敏,还有流氓猴、强盗猴,经常骚扰游客,将游客咬伤、划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为安全起见,我们请了三位手拿竹竿的安全员全程陪同。不过,亲眼看到猴子后我们有些失望,树上、山上、桥上活跃的猴子不是想象中的瘦小机灵、乖巧好动、滑稽可掬的类型,分明是一群体态臃肿的肥猴,立起来一人多高!据说因为养尊处优惯了,长期好吃懒动,居然患上了“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习性也大为改变。

    不过,猴子的敏捷身手还是让人赞赏有加,那骨碌碌的眼神扫描游客的一举一动,看到可乘之机出手快如闪电。我亲眼看见一只大肥猴一把抢过游客手中的矿泉水,眨眼之间跳到远处,在瓶身咬两个洞,仰着头喝了两口,大概是觉得没有味道就丢在一旁,可能是口渴了立马搜寻旅客手中有颜色的饮料,贪吃的家伙!正看着猴子的逗笑模样,猛然听到前面的石桥上一片惊呼,原来一只猴子不知什么时候跳到了一位游客的肩上,正用毛茸茸的爪子搜游客的裤兜和皮包。安全员赶紧提醒那位游客蹲下身,挥舞着竹竿将猴子赶走,猴子忙碌半天没有收获,大概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嗖”地一声跳到对面的树杈上继续搜寻目标。

    在猴区里行走着实是一段充满刺激和趣味的行程。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游遍全山需要三四天时间。我们这次时间有限,半天时间只能走马观花了。所以,这次峨眉山执行也留下了诸多遗憾,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洪椿坪、洗象池、报国寺、伏虎寺、神水阁等景致无缘得见“金顶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这峨嵋十景也无福一睹俏丽面纱。离开的时候,回头一看,落日下的峨眉山白雾萦绕,有如仙境。这集“雄、秀、险、神、奇、幻”于一体的峨眉山啊,这温婉秀美又凌厉孤傲的峨眉山啊!在心底,我对自己说,有机会一定还要来亲近你、品读你!

    智水幽山

    游山玩水,山水不离分。对于时间紧张的旅客,都江堰-青城山连线游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领略都江堰之智,也能欣赏青城山之幽。

    地图上查询得知,都江堰和青城山相距大约10公里,半小时的路程。两个景区同属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融为一体联袂开发,门票一起出售。一句显眼的标语将两者拉得更近: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后来得知这句口号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念着这句宣传标语,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电视上经常听到的另一句相近的旅游广告词: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因四川的青城山与江西的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安徽的齐云山合称道教四大名山,既然同属道教名山,都是问道之圣地。而且,太极湖和都江堰都有水,有水就有了灵气,有了活力。只不过,太极湖的水修身养性,都江堰的水则充满了智慧。

    说起都江堰,不能不提起都江堰市。和峨眉山市因峨眉山获名一样,都江堰市也因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为与“5。12”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都江堰市损失惨重。灾后,在兄弟省份的援建下如今的都江堰市呈现出一片新气象,现代都市的元素渗透到这座新生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得这座城市融大气、美观、生机、活力为一体,可谓是因祸得福。

    都江堰水利工程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修建而成,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最伟大之处在于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这项伟大的工程放在今天足以和三峡水利工程相媲美了。值得一说的是,在那场惨痛的大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无损,在庆幸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为古人的智慧而感到自豪。

    导游介绍,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思想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其主体工程是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鱼嘴分水、飞沙堰泻洪排沙、宝瓶口引水,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让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

    我发现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用了不少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知识。比如,堰首“鱼嘴分水堤”的选址,便借助江河出山口的特殊地形和水脉水势,乘势利导,实现无坝引水。在把滚滚南流之岷江分成内外两江的同时,又巧妙利用内低外高的地理和水期汛枯的时令条件,致枯水期有六成水入内江以资灌溉,四成入外江;而汛期外江水量则自动调至六成以行洪,内江减为四成。甚至,这一被誉为“华夏文明之瑰宝”的水利工程还体现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的精髓。

    这一神奇水利工程也彻底改变了我对古代官员的看法。也许是古装电视剧看多了,一提到太守就连想到一身书生意气、手无缚鸡之力、擅长断案申冤的文人形象。李冰作为秦朝的太守放在当今时代,可以称其为物理学家、哲学家了,而且还要在称呼前还得加上“勤劳、智慧、爱民”几个字。我将省委书记和物理学家、哲学家放在心头的天平上掂量了很久,怎么也平衡不了!

    都江堰景区也有不少文物古迹,伏龙观、二王庙、玉垒关、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等也是游客聚集之地。因天公不作美,少见的大雨阻挡了游玩的兴致。不过,在雨中穿越颤悠悠的安澜索桥,脚底下是咆哮的急流险滩,踩在有些湿滑的竹木上面,众多的游客来回走动带来的巨大颤抖,让恐高的我有些惊魂失措,320米的桥长是那么漫长。扶着竹藤一口气跑到对面,总算是安度狂澜了。

    拜完都江堰的水,再去看青城山的幽。

    听导游讲解,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称“丈人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上山之前,我对青城山的感性认识来源于金庸的笑傲江湖,松风观观主余沧海创立的青城派老巢就在青城山。小说写道,余沧海虽处心积虑欲得到林家七十二路“辟邪剑谱”藉由儿子余人彦被林平之一剑刺死之罪名,驱使青城派众弟子将福威镖局灭门,甚至将林震南夫妇虐待致死。多行不义必自毙,余沧海最终死在林平之用剑下,而且是死在他梦寐以求的“辟邪剑谱”上。也许是松风剑法太过阴险,摧心掌法太过歹毒,无影幻脚太过诡异,青城鬼烟太过恐怖,我居然先入为主地对青城山有些排斥。但这些从影视剧得来的偏见,很快被满山繁茂苍翠的林木、相互环峙的秀峰、古朴幽静的丹梯、湿润充沛的氧气抵消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青城山分前、后两山,前山是主体部分,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名胜古迹。时间有限,只能在前山走马观花,登山、渡船、拾阶而下,一路匆匆感受青城山独特的风景:水秀、林幽、山雄、石怪,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我不禁释然,这么好的一方净土,怎能滋生余沧海那样的假仁假义、凶残和邪恶呢?既然是道教,自然有上山问道的香客,不过显然不如峨眉山的香火旺。细想之下,也许是道教和佛教的差别决定的。道教讲究的是清静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这和佛教倡导的悲天悯人、弃恶杨善、因果轮回相比,似乎显得有些消极和偏激。这大概我国佛教比道教影响力大、信徒比道教多的原因之所在吧?

    在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有座有名的庙宇——上清宫。它始建于晋代,清朝同治年间重建,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爬到上清宫,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匾额名赫然入目。据说这块牌匾在文革中是要被查抄的,当时的主持急中生智,将山门上的题词用泥土盖住,并写上“毛主席万岁”躲过了红卫兵的破坏,这才让蒋介石的题词保存到今天。这么说来,岂不是毛泽东救了蒋介石?

    从“上清宫”三字可以看出蒋介石的书法功底:顿挫分明,结体有度,骨力雄强,章法严谨,瘦硬挺骨,险绝森严。我不由感叹造化弄人,一代枭雄居然能写这么好一首端正苍劲的行楷字,可叹可惜!于是我又联想到毛泽东的书法,行草结合,龙飞凤舞,并配以诗意,豪迈、苍凉、委婉、激越,彰显了磅礴之气势、浪漫之气质。“上清宫”名也让我想起同样与蒋介石有关的陕西“常宁宫”那是胡宗南为蒋介石精心打造的西北行宫。

    “两宫”虽然都是蒋介石喜爱之地,但我猜想蒋介石游玩的心情应该迥然不同。对于常宁宫,我想蒋介石更多的感受是舒适和温暖,因为早在1940年,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与西北纺织实业家石凤祥之女石静宜在常宁宫度喜结连理并度过洞房花烛夜,于蒋家而言常宁宫便有了家的味道。更何况,蒋介石三次到陕居住常宁宫的时候,正值国共第二次内战,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正紧锣密鼓地忙着“剿共”蒋介石做着“剿清共匪、一统中国”的黄粱美梦,所以心情应该是愉悦的。而到上清宫,则是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东躲西藏丢了南京不说,还让小日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如丧家之犬的南京政府沿着长江从武汉跑到成都,总算暂时安全了。但一想到大好江山尽落敌手,颜面何存?从陪都游览青城山上清宫,蒋介石能有什么好心情?说不定他是想从道教的“大道无为”为自己的狼狈寻找慰藉!

    天府之国的成都吃喝玩乐的花样无穷无尽,远非我在短短几天就能看得完、听得全、写得尽的!这座“唯美的城市”、“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气定神闲的城市”有着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而我启程返回之际,在心里对成都说ade的时候,也默默告诉自己将所有本次成都之行的遗憾留在下次的相会中!

    上帝最宠爱的地方,我还会再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